北京率先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 近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會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京醫保發〔2022〕7號) (下述簡稱《通知》),對63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了規范調整,明確了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報銷政策,同時廢止了13項現行相關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本次均規范調整至63項醫療服務項目中),并明確了相應醫療服務項目中部分可收
“中國精準醫療計劃將在2015下半年或明年啟動。”日前,中國卒中學會副會長、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王擁軍教授在中國卒中學會第一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2015年學術啟動會上透露,3月11日,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
NIPT(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無創產前檢測)與NIPD(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無創產前診斷),都是采用cffDNA的產前檢測。早期的檢測手段包括PCR相關技術、飛行時間質譜技術等。隨著測序技術發展,高通量測序逐漸成為主流檢測技術。
最近,英國巴斯大學生物學&生物化學系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將簡化生物醫學研究,并且有望在受孕之前預防遺傳性疾病的發生。相關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Nature旗下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使用“分子剪刀”, 編輯受精過程中的小鼠卵子或精子DNA。
導讀:近年來,隨著二代測序技術的發展,檢測成本降低,NIPT在全球迅速得以應用,并逐漸得到相關行業學者的高度重視和廣泛認可。我國NIPT則面臨著多項挑戰,如何充分理解并合理規范應用NIPT、我國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體系中NIPT該如何正確定位等,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染色體疾病中常見的21、18和13-三體患兒常能存活至足月分娩,21-三體患者甚至能存活至生后數年,故產前診斷對上述疾病具有...
基因診斷,又稱之為DNA診斷或分子診斷,是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患者體內遺傳物質結構或表達水平的變化,繼而做出診斷的技術,它為疾病的預防、預測、診斷、治療和疾病轉歸提供更為準確的信息。有報道稱,2014年的全球體外診斷市場達到500億美元,中國市場為60億美元左右,其中基因診斷占比10%左右,并將以每年10%~20%的增長幅度連續增長,占體外診斷各類細分市場增長幅度之首。
本期核心觀點:2015年或成為高通量測序應用大年。如果說2014年是二代測序的元年,那么2015年將是一個大年。我們將2014年稱為元年,是因為在過去的這一年里監管層出臺了一些列政策,規范行業,并刻畫出未來行業發展的方向和走勢。我們在此進行盡可能完整的梳理。
蛋白質——是幾乎所有生物機制的基礎,是由從DNA基因序列轉錄而來的RNA分子所產生的。然而,大部分的轉錄RNA并沒有被轉換成蛋白質,并且似乎沒有重要的作用。最近,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RNA生物學實驗室的Shinichi Nakagawa及其同事發現,一個特別的長非編碼RNA(lncRNA),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對于生育是至關重要的。